在人来车往的五华县城水潭路,有一间名叫“尊聋坊”的卤味店。这是一家“无声”的卤味店,店员基本上都是聋哑人。他们和顾客沟通只能通过手语和纸笔,但温暖的微笑时时挂在脸上。 无声沟通 服务更细致更热情 晌午过后,店里陆续迎来购买晚餐菜品的顾客。记者跟随人群走进店铺,店里没有热情的“欢迎光临”的吆喝声,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和醒目的导购流程图及提示标语。 店门口的卤味陈列车上,腐竹、鸡腿、豆腐干等畅销菜品正在热卖。市民张彬首次来店里消费,面对店员的一通比划,他起初显得有些懵懂和无所适从,但很快就心领神会。根据导购图和店员手势,他指了指腐竹又指了指“微辣”,并结合唇语、手势表示要买一斤。店员微笑点头,包装、收银、找零,比心表示感谢……整个流程娴熟快速,带给了顾客温暖别样的购物体验。 这家“无声”卤味店共有10名店员,除了执行经理古幼华,其余都是聋哑人,且大多数是90后。古幼华告诉记者,聋哑人因为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,所以工作时比一般人更专心,同时长久的磨炼让他们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领悟力。“如果顾客能多一点点耐心,他们肯定可以提供更细致更周到的服务。” 谋生自立 收获自信与乐观 这份工作带给他们的,除了谋生自立,还有乐观与自信。这也让他们更懂得珍惜,也更加刚毅坚强。“他们从不抱怨也从不偷懒,还会想‘金点子’更好地服务顾客。”古幼华说。 “生意兴隆!”项目经理董旭望了望店里装饰灯上的文字,一个字一个字略显艰难地发音。董旭在儿时因发烧导致失聪,但经过长期训练和助听器的帮助,已恢复了一定的沟通能力。他告诉记者,店里的灯饰是上一任店主留下的,却很符合他的心意和愿望。 “妈妈去上班了,加油!”一大早,店员魏春玲准时出发去店里上班,儿子的一番鼓励,让她更加劲头满满,更坚定要当好孩子的榜样。 “我希望妈妈别为我担心,我能够好好工作好好生活。”19岁的喻紫云是这里年纪最小的员工,她的父母曾十分担忧女儿的未来,如今,她自信的笑容给出了最好的答案。 包容鼓励 帮更多聋哑人就业 “虽然有艰辛、心酸的时候,但我从不觉得我们比别人差。”董旭坦言,他刚来的时候和同事吴俊去菜市场采购,有些档主因为和他们无法有效沟通,最后干脆不卖菜给他们。“但更多时候,我们得到的都是包容和鼓励。”董旭断断续续地补充道,他希望更多聋哑人士能比他们的生活更精彩,创造更多的可能性。 |